arri-china-the-wandering-earth-1
May 31, 2019

ARRI揭秘《流浪地球》幕后制作

本片共获得44亿人民币票房,2019年全球票房第三,中国影史第二。《流浪地球》采用ARRI器材拍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在热映,同时已经登录Netflix。

May 31, 2019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电影。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并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近日,《流浪地球》的摄影指导刘寅为ARRI分享了这部科幻电影的拍摄幕后。欢迎在我们的独家专访中更进一步了解。

你们想为《流浪地球》乃至中国科幻电影带来什么不一样的面貌?

导演郭帆是一个科幻迷,科幻电影一直都是他心里的一个理想。我跟导演也合作很多年了,所以拍科幻电影这个想法是一直都有的。那时候我们觉得既然要拍科幻片,那它就一定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所以前期筹备的时候我们就想到《流浪地球》必须是以中国主创为主要阵容的团队来完成,而且一定要在工业流程和制作水平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让中国观众能看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它的画面要有一定质量及品味,所有的场景、服装、道具的质感也要有一定水准,而且我们并不仅仅只满足于把它当成一部科幻电影来对待,而是会往高的层次去做,我也非常荣幸能参与这部电影的创作。

身为摄影指导,你为《流浪地球》确定了什么样的画面风格?《流浪地球》有哪些视觉参考?

《流浪地球》的画面风格是从原作中的科幻设定中延展出来的,影像风格在“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宇宙和生命相关的电影主题本身就是宏大的,在画面风格上很自然地就会考虑如何去展示这种震撼感。同时,《流浪地球》也有灾难片的元素类型,科幻和灾难这两种元素碰在一起的时候,我跟导演一致的思维方向都是把科幻与震撼的视觉奇观作为时代和故事的背景,重点还是去塑造人物情感,表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既想让观众享受到视觉奇观的体验,也想让观众感受到真实感,能从中看到自己当下生活的影子。

比如地下城,它是一个特别中国化的场景,我们的剧情设计是在春节时发生的一段事,所以最后商定的方案是场景中有很多彩色的灯,地面不干净,甚至会有一些油渍的质感,气氛很像是某些城市色彩斑斓的步行街的感觉,也有一种赛博朋克的风格。所有的元素都是为了让观众看完后没有违和感,不会觉得只是在看一部电影,而是也会在剧情中投入自己的感情。

视觉参考则包含了太多的电影,像《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星际穿越》、《2001太空漫游》等经典电影都看过,但我们的参考实在太多,最终自己都没有觉得是直接受了哪一部电影的影响。但在视觉上,我们的宗旨一是要让《流浪地球》中国化,二是根据我们的能力去把它做到最好。

您为何选择ALEXA SXT和ALEXA Mini拍摄科幻片?

其实我用ALEXA系列很久了,很早以前就做过大量的测试,对ALEXA的画质非常了解,所以这次没有针对ALEXA的低照度、宽容度这些基础画质再做测试。

但《流浪地球》开机前两个月以来我一直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测试,更多的是在研究ALEXA的感光性能跟我们场景的道具灯配合出来会是什么样的质感,以及花了很多精力用SkyPanel做不同的色彩还原与色彩搭配测试。

《流浪地球》有大量对色彩和光线捕捉要求较高的场景,ARRI的摄影机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力,在一些设计出的低照度、低反差场景里,ALEXA也有出色的还原能力。ALEXA Mini则主要是针对一些运动镜头的拍摄,我们有一些实景的空间也会非常有限,ALEXA Mini的体积小巧方便,可以实现一些不容易拍到的角度。

影史上,不少经典科幻电影都选择了变形宽银幕镜头来拍摄,你是基于哪些考虑选择使用变形宽银幕镜头的?

变形宽银幕更符合人眼的观看视角,风格上也是一种历史潮流,我们想要的则是画面的身临其境感和视觉冲击。变形宽银幕镜头独特的浅景深效果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它与MA的宽视野相结合会带来一些全新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应该选一个有足够能力把这些震撼的画面展示给观众的镜头,所以对MA变形宽银幕这个选择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这次《流浪地球》最后是2.55:1的宽画幅比,它有一种接近人眼观察全景环境的视觉角度。

此外,我比较喜欢锐度良好以及带有工业质感的画面,不太喜欢镜头畸变。即便是《流浪地球》中途使用了一些略有畸变的变形宽银幕镜头,在后期时也会把畸变修掉。我们想要的画面风格就是工工整整的,画面里的线条不会显得那么乱。但有时候遇到紧张气氛或者危机感特别重的时候,我们也会做一些风格化处理,但平时都会让画面里的线条尽量与屏幕的边框垂直,我们想让《流浪地球》的画面呈现更多的工业感。

对《流浪地球》这样有大量影棚拍摄环境的电影来说,你经常使用哪些焦段的镜头?除了MA系列变形镜头之外,你还使用了AUWZ 19-36mm T4.2这支变形超广角变焦镜头,它与MA的画面是否容易匹配?

我想让观众观影时感觉与人物更近、更有参与感,所以短焦距镜头的使用会多一些,25mm、35mm、45mm、50mm是我比较常用的焦段,定焦与变焦的使用比例则是能用定焦的时候就一定优先使用定焦镜头。

其中变焦有用到ARRI的AUWZ 19-36mm T4.2,这支镜头可以拍摄更广的画面,它在展示一些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力时特别强悍。比如当我们想表达在大自然环境里人类的渺小和无助时,超广角镜头下的画面中间就只有一小群人,这种超广角镜头所体现的镜头语言也是《流浪地球》所需要的。

虽然这次影棚拍摄的环境较多,但其实我们在场景里用的灯却很少,而且我们这次也大胆地尝试了全环境光的质感,比如我不会单独去做一个所谓的主光或者副光,而是会更多地利用道具光源,去追求更真实的气氛。所以在合适的情况下我经常会使用MA光孔全开, MA在不同光孔下的画质也没有太大区别,对我来说则只是景深的变化,不像一些老的镜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画面质感可能会变差,但MA绝对是没问题的。MA 和AUWZ 19-36mm T4.2都有变形宽银幕镜头那种独特的浅景深画面与低畸变,而且风格接近,非常容易匹配,对我们想要的工业质感表达是很合适的。

《流浪地球》的灯光效果设计理念是什么样?

在情景设置内的光线要求中,所有的光感还是以真实合理为前提。比如在拍摄时我们会考虑木星、地球、太阳、发动机的位置角度变化所带来的光线变化,也会花一些心思在光线冷暖程度的比例上。比如说,地下城是人类蜗居的地方,拥挤和杂乱,并不适合很干净的调子,而是一种大反差、色彩丰富而又粗糙的质感。所以这部分使用了多角度且不同色彩的复合底光,人物面光也会由多个不同角度、不同色彩的灯具来完成。

冷白色调硬质感的太阳直射光;青色而又偏蓝的发动机光效,用蓝色的浓度体现发动机是否运行,随着行进,蓝色的灰度逐渐加大;慢慢变强的木星橙红色柔光,象征着危机感也在慢慢变化。拍摄时主要用SkyPanel和调光台来控制色彩、亮度和饱和度。此外我们还用了大量的T4、T5、T8民用灯管加色纸放在场景里作为可以入画的道具灯来做中低层的区域光效,这样做出来的光线角度和色彩、亮度可以和整个环境的气氛融合在一起。

虽然这次影棚拍摄的环境较多,但其实我们在场景里用的灯却很少,而且我们这次也大胆地尝试了全环境光的质感,比如我不会单独去做一个所谓的主光或者副光,而是会更多地利用道具光源,去追求更真实的气氛。

对《流浪地球》这种规模的剧组而言,灯光工作的规模有多大?你经常使用什么样的灯具来为《流浪地球》布光?

《流浪地球》中仅SkyPanel就有一百多台,SkyPanel S30、S60、S120全部都用了,我可以用SkyPanel加蝴蝶布做很柔的光,也能用全包围的方式来做整体光效。《流浪地球》里的移动光效也特别多,SkyPanel真的帮了我很大忙,我们用过频闪的效果、颜色渐变的效果、快速切换颜色以及跑马灯的效果。我觉得如果没有SkyPanel,《流浪地球》在影像风格上就会少一些东西。而且我觉得这种布光方式一定会是以后的趋势,《流浪地球》是我一次使用这么多的SkyPanel,但我现在的戏前期的灯光预制比《流浪地球》还要复杂。

此外我们还用了很多的ARRI MAX18以及M90,我会用18K来做大面积的散射光,再加上场景里的道具灯,我可以玩出很多种花样,M系列比原来的12K Par、6K Par都要亮很多。冰封世界里会有一些硬光,所以我们还会把几台ARRIMAX18拼在一起,那种聚光灯的质感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运载车的戏份,我们设置了三条在轨道上的摇臂,然后挂上灯光遥控头并装上了M90或者ARRIMAX 18,用碎玻璃贴在一起完成运载车在冰面上运动时的不规则冰面反射效果。

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在一个镜头中随着演员的角度变化,用调光台配合轨道或者用装在摇臂上的灯来改变主副光的光线位置和比例,同时我们会把场景中所有的道具灯也接到一个控制器上,随着演员的表演对道具灯的亮暗和闪动进行控制。我们的灯非常多,所以经常能看到我周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控制器,有的是简单的开关,有的是旋钮调光器,有的是无线iPad控制器或者调光台来做各种不同灯具的光效变化。导演,特效指导,导演助理很多人都帮我做过这个工作,后来我们就简称大家一起“搓灯”。

简单介绍一下每天的拍摄流程及工作进度?

因为我们在前期准备时有很详尽的故事板和可视化预览,导演、摄影、视效三个部门也从前期开始就在一起商量拍摄方案和光效设计,所以拍摄进度基本是按照计划走。每场正式拍摄前我们会提前做好灯光布置,现场只根据演员的走戏对灯光做局部的调整。

由于演员的道具服装有几十公斤重,穿上后表演非常辛苦,所以我们在现场会尽量缩短调整光线的时间,每个镜头也都争取尽量减少表演次数,用多机位的方式拍更多素材。我们的复合式光效也是为此而考虑,让多机位的光线效果更完美甚至成为另外一种风格。通过调光台,我们会随着演员的角度变化来把一些灯调亮或者调暗,尽量减少这种多机位拍摄时光线不匹配的问题。

《流浪地球》录制的是什么格式的素材? DIT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素材格式是3.4K的Open gate ARRIRAW,这次现场的DIT工作是由SJWORKS团队帮我们设计的,他们的工作流程非常细致,现场由QTAKE Video Assist、Live Grade和DMT三个部门组成。现场差不多有10组20多个监视器,QTAKE部门帮我们做了合理有效的视频信号管理,全棚都覆盖了无线视频信号,在棚内任何一个角落的iPad上都可以看到我们摄影机的画面。Live Grade在现场对我们需要临时调整的镜头做光线和色彩微调,这样后期调色时会有更明确的方向。特效对接方面,ARRI摄影机的数据记录给这次特效场景的拍摄带来了很多方便,再配合现场的HDRI,这些参数很容易地能给视效部门参考。此外,导演也在调色工作中做了相当多的工作,这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效果。

由于现场工作特别紧张,我们每天都要跟演员的体力赛跑,虽然这次也做了一些预置的色彩风格,但是现场还是使用了Rec709监看。我们在现场就会把所有的有颜色的光效做到最终的效果,色彩的亮暗和色块对比效果几乎也都是在拍摄现场完成,后期调色的工作也会顺利很多。

特殊运动效果的镜头是如何拍摄的?

在空间支持的情况下,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电子伸缩炮做一些镜头运动。我们有一条45尺的伸缩炮,一条GF16,一条GF8。配合遥控头用handwheels控制系统来完成。这次一些手持拍摄的镜头还是传统的方式来完成的,希望下次可以用到ARRI的Master Grips控制设备。

在这种工业级的电影制作中,你觉得ALEXA 的哪些优点是行业所不能缺少的?

我和ARRI接触的时间大概是2004年左右,那时我还是摄影助理的身份,用的机器是ARRI 535B和 ARRIFLEX III胶片摄影机。后来拍完《同桌的你》之后一直都在用ARRI的摄影机。对我来说ARRI的装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安全、稳定,现场不会掉链子,我一直都很信赖它。当然像影像质感、色彩还原也都是顶级的。灯具方面,Skypanel和调光台功能也是我所喜欢的,特别是在以前看来很复杂的一些灯光调度,现在通过SkyPanel的电脑灯光编程可以轻松地完成,这次新的项目已经拿到了ARRI最新的SkyPanel S360 LED灯。四年前我去慕尼黑的CINEC试用了ALEXA 65,在之后的项目中我特别想尝试使用它以及DNA镜头。

另外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德国人的匠人精神,他们做出来的产品不管是外观还是功能都给人以极大的信心。我也参观过ARRI的灯光生产线,有的工人三代都兢兢业业地专注着一项工作,这种职业精神所做出来的产品是值得让人信赖的,更是我们从业者值得去学习的。

最后要感谢ARRI以及本次的器材提供商北京友缘影视器材公司,他们为《流浪地球》的拍摄提供了很多的技术帮助,同时更要特别感谢导演郭帆的信任以及《流浪地球》制片组的大力支持, 也感谢团队的兄弟们,感谢张麟科在创作对我的帮助,感谢孙全明,赵飞,章武华,肖利等摄影、灯光、移动组所有的兄弟,没有他们,我也没有能力完成这样一部电影。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现在的《流浪地球》。


照片提供:中国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